妙手绘丹青,水剪双眸点绛唇
(刘藏元仕女图/局部)
仕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类型,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成为中国最为成熟的画种之一。在当下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著名画家刘藏元的仕女图根植于传统,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同时在绘画语言上又有所突破,说创作的侍女,无不神态多样、情感丰富,或脉脉含情,或秀丽端庄,或让观者在欣赏时油然产生一种敬畏。这源于她多年的艺术修为和使命。
无论是工笔还是水墨,人物画是最能通过鲜明的视觉性直观表达情感,因为真实、直观,能在阅读过程中,与人物对话,并走进人物及作者的心灵中去。刘藏元老师生于1950年,家学渊源,人生的阅历的丰富的情感,使她在创作过程中向着现实与精神领域延展。体现了艺术家的自我经验与社会生活碰撞而产生的情感共鸣与历史文化思考,她笔下的少女淳朴、段长,具有神性,而她画的菩萨仙女,却又有鲜活的尘世气息,浪漫中又饱含接地气的表现力。
(刘藏元仕女图/局部)
当下画仕女图的人很多,在人们追求崭新、锐气、活力的同时,刘藏元的作品却用传统固定图式语言说明,同样款式的作品也可以有不同的审美精神体现,这源于敬畏与情感。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去挖掘真善美,她选择了一条笨拙而勇敢的道路。绘画是视觉艺术,人物画是眼睛与“眼睛”的对话,刘藏元并没有标新立异去追求新锐元素,而是富有创造力的在传统构图的基础上,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物明亮的眼睛,让人看到它们的内心世界,刘藏元每一副侍女的眼睛都是那样的多情,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好像多看一眼,就会从画上走下来一般。又好像,她有无数的心事,欲对观者诉说,只要把耳朵凑上去,那些温柔的话语就像流水一样淌下来。
在色彩运用上,刘藏元却突破了“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用色法则,大胆启用色彩,甚至是非常跳跃的原色,她充分的挖掘色彩的语言魅力,让人物的喜怒哀乐更加生动,更加绚丽,也更能吸引盛世当下人们的情感线索,今天的人们喜欢热闹、追求色彩丰富、热爱层次分明的感官刺激。刘藏元在表现我们美丽中国和开放式的国人心态,以及大国风范与民族自信上,有自己的视觉张力。
(刘藏元仕女图/局部)
细节最能体现艺术家的“工匠精神”,不能沉下心来,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刘藏元在细节的处理上非常到位,可以用“尽其精微”来赞美,在神态与体型完美统一的基础上,非常注重写实,无论是鬓间一朵发珠,裙上一瓣梅花,还是鞋面细腻的纹理,几乎丝毫毕现,完全具备西方写实油画的表现力。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线条、色彩、明暗、造型,都是重要的绘画语言,借助这些作品才能完成,作者的观念才能体现。作者都要借助这些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刘藏元生活的时代,与我们不同,因为她的年龄使她经历了更多的时代,更丰富的变革,所以她的情感是内敛的、含蓄的,毫不张扬的,是中国传统艺术“藏锐”的一种最好体现。同时,她对艺术,对社会、对国家都是热爱的,所以将作品变成最好的情感与观念载体,在她不同时的作品中会看到新与旧、传统与创新、年轻与守成的激烈碰撞。
(刘藏元观音/局部)
由于一生都浸淫在绘画艺术里,她的绘画史也是不断自我进步、自我变革与自我拯救的生活史、社会史、时代史,所以她更能贴近人的生活,人的思想,人的情感。读她的作品,会体察世界、关注人性,淬炼灵魂,开启智慧。正是精于体物的对待自然的态度与心境,才会将人生体验通过逼真生动的传移模写表现出来,她的仕女图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宣示着朴素的人生意态,表现了对美好世界的热衷和艺术构建的深情。
在仕女图中,我要重点说一说她笔下的“观音”与“女神”,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类作品应该归到神佛画像,本来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看到了刘藏元的菩萨,她这些早想造型精准,技法多样,所画的观音、妈祖等女神,艳丽高雅、雍容华贵方面,都有高贵的人的精神气质,而在富丽工巧,表达精致、清新脱俗,又有细腻的普通女性慈美。这跟西方的神诗完全不一样的,西方的神佛是靠出身,中国的神性哲学非常务实,大多来源于劳苦大众,只要有一颗向美向善的心,都能修成正果。所谓骨气风神皆来自群众,这就拉近了人与神的距离,神不是高高在上,也可以走下神坛与信众促膝长谈,刘藏元以精瑾细腻的笔法,将女神带到我们中间来,她是写实的,体现了一种平等自由的精神信仰。
(刘藏元观音/局部)
这就是我将她的女性神佛归于仕女画的重要原因,因为独到的内涵与意境,更贴近自由奔放、浪漫多情的新时代,这也是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的艺术体现,而且这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她大大拓宽了仕女图和神佛画像的外延,同时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限,体现了更强的包容性,也体现了人的尊严,以及平凡里的光辉,高大中的质朴。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润育着我们感情的母亲。每个时代的文明必须产生出它特有的艺术,而且是无法重复的。毫无疑问,刘藏元的作品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特殊的语言表现,都在说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话语,鲜明的时代性诗艺术价值核心,在现代科技带来信息大爆炸的同时,守住一方精神净土,同时链接艺术时空,打通历史审美,使之更具实验性、创造性、探索性,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用敬畏的笔去表现当代生活与价值取向,这是成功的必要途径。
(刘藏元菩萨造像/局部)
李白用诗句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夸赞当涂赵炎少府绘画技艺之高超,我想,这样的诗句可以送给每一个敬畏艺术的画家。艺术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刘藏元的作品是独特的,既是属于艺术家内心经验的,也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只是,需要你停下来,认真阅读,慢慢思索。
(作者简介:向阳,《中国文艺家》杂志社社长)